第二百三十九章 攘外必先安内
平叛不顺,又有鞑靼南侵。 这且不说,关键是瓦剌和兀良哈部也在虎视眈眈,若是大明解决不了梅殷和鞑靼,陷入僵持之局的话,这两部也会趁机南下,来分一杯汤喝。 他们当然不怕。 打不赢朱棣? 逃呗。 草原那么大,还怕被朱棣追在屁股上斩尽杀绝? 这是永乐朝时北元各部的一贯作风。 有机会就打。 打不过就逃。 朱棣走后,又找机会打,朱棣要是又来,打不过又逃……周而复始,乐此不彼。 …… …… 暮春三月,草长莺飞。 奉天殿内,如坠寒冬。 朱棣盛服而坐龙椅,默然的盯着殿内朝臣,在天子俯视下,所有人都感到胆战心惊,深恐下一刻天子暴怒,拿几个不长眼的臣子出气。 想多了。 朱棣之所以是朱棣,绝不会做如此昏聩的事情。 扫视众人,道:“诸卿以为何?” 吏部尚书蹇义出列,道:“臣以为,当下有内忧外患,平叛梅殷已不能一蹴而就,当下之急,应是让二皇子殿下帅兵救出被重兵围困的三皇子殿下,再汇同成国公,整合兵力,保持粮草道路的顺畅,寻找地势优良之处,建立阵营,牵制梅殷的兵力,同时边军调动至大同、宣府两大重镇,先退鞑靼,待边境安定,再全力平叛。” 一句话,安内先攘外。 户部尚书郁新站了出来,这是位洪武年间的老臣,建文二年致仕,朱棣登基后又重新出仕,依然掌管户部,因郁新身体不好,又令古朴为户部侍郎辅佐郁新。 此刻出列道:“臣以为然,当下不宜双线开战。” 户部没钱。 打一个梅殷,户部这边已经在咬牙坚持了——这其实不怪户部,关键是朱棣登基之后,很做了点事,编修全书,不要钱?郑和要下西洋,准备的东西不要钱? 所以户部也很难。 朱棣当然知道这个现状,要不然他也不会去编排黄昏的钱了。 点头,“两位卿家所言有理,先安内还是先攘外,当下局势,这个并不难以抉择,但问题不在于我们愿不愿意,而在于梅殷和鞑靼。” 先安内,鞑靼破了大同、宣府两重镇,怎么办? 先攘外,梅殷趁机反击怎么整? 刚从工部右侍郎擢升为兵部尚书权兼詹事府詹事的金忠出列,“蹙尚书和郁尚书所言在理,确实不适合两线开战,但臣以为,外犹可缓缓解之,毕竟鞑靼气候未成,瓦剌和兀良哈部也不会坐视鞑靼势大,就算他们共同南下,也难以拧成一股绳,但是内患可畏,若是任由梅殷发展下去,只怕会成大危害,所以臣以为,当对福建增兵为上!” 毕竟是兵部尚书,看的更远一点。 朱棣颔首。 这番话说到他心里去了,可还是有问题,“但若是放任鞑靼不管,对福建增兵,导致北方边军卫所缺乏增援和物资,若是被鞑靼入关,可怎生是好?” 梅殷不是正儿八经的朱家人。 他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放弃机会,只会抓住机会,不断的坐大势力——因为梅殷清楚,有朱棣在,鞑靼南下不会有任何战果。 所以不足为惧。 况且受限于福建的地理位置,梅殷就算对鞑靼不满,也不可能影响到鞑靼,所以如果不增兵,梅殷大概率反击,将平叛兵马赶出福建。 朱棣看向姚广孝,“少师以为何?” 姚广孝只好出列,“用一计,压住鞑靼,让其不敢异动即可。” 说的简单。 但姚广孝一时间也没有什么好主意。 毕竟鞑靼要趁机来抢劫一番,阿鲁台已经盯准了大明的困境,所以才敢肆无忌惮的直逼宣府等重镇,此刻什么安抚策略,都没有效果。 要不然,他们也不会把大明派过去的使臣拘留了。 朱棣心里暗叹了口气。 难了。 其实局势并没有说的这么可怕,平叛一直没用边军,所以抵抗鞑靼没有压力,但因为朱高燧被困,导致不得不增兵,可这个增兵仅靠朱高煦那点江浙卫所的兵力,怕是难以解朱高燧的围。 很可能还是得抽调北方边军。 一旦抽调北方边军,那么鞑靼那边就有可能突破边军驻防的重镇,到时候北方就将是一片烽烟,一个不好,顺天府都会陷落。 这样一来——朱棣还有什么脸去见九泉之下的朱元璋。 看了一眼众臣,问道:“各位爱卿可有良策?” 实在不行,动京营和天子亲卫军罢。 无人出声。 朱棣苦笑着摇了摇头,得了,只能动京营和天子亲卫军了,待下朝之后,把五军都督府的人召集到乾清宫议事。 当然,也得把户部尚书郁新留下。 打仗,离不开钱。 正欲让狗儿太监宣礼退朝,忽间朝臣队列之末有人出列,大声道:“臣有一策。” 定睛一看,竟然是南镇抚司千户黄昏。 不由得讶然。 这货一般是不来大朝会的——区区南镇抚司千户,还没资格来参加大朝会,估摸着是和南镇抚司镇抚使赛哈智一起来的。 赛哈智昨日才从西域归来。 讶然心中一振,对黄昏怀有无比的期翼,总觉得他那颗脑袋能想出出人意料的计谋来,问道:“你有何良策。” 黄昏淡然道:“攘外必先安内,这是必然的事情,但当下局势不宜双线作战,姚少师所言极为有理,鞑靼不过是想借这个机会来抢劫一番,他们的目的很清晰,就是趁我大明内乱想来喝一杯羹,那么,如果我们有强大的力量,让他们忌惮,他们是否还敢越过北方防线进入大明疆内?” 朱棣颔首,“边军不动?” 黄昏笑道:“不动。” 朱棣不解,“那福建那边不增兵?” 增兵是肯定要赠的。 等梅殷这一番生战之后,藩王的兵力已经被消耗德差不多了,已经达成了削藩的第一步,接下来自然是要全力镇压梅殷。 黄昏又道:“微臣有一事不明,同样是增兵,边军驰援福建,路长且远,实为不智,为何大家就觉得一定要动边军呢,五军都督府的兵马,陛下的天子亲卫军,就不能驰援福建吗?” 黄昏确实不解,这么简单的道理,没人想到么? 其实这不怪他。 不是想不到,而是没人敢提出来。 因为动了五军都督府的京营和天子亲卫军,意味着京畿的安防空虚,若是梅殷出奇招,学习朱棣靖难的套路,那么应天便危险了。 而当下的臣子,哪敢让朱棣冒险。 君为社稷之本。 可黄昏不一样,在他心中,朱棣这个天子也就是个老板而已,根本没有什么君为社稷之本的迂腐思想,老板更应该出力嘛,要知道这是你的家族产业。 你不出力,老让别人卖命怎么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