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九十六章 波内里失守
打完电话后,罗科索夫斯基坐在位置上发了好一阵呆,等情绪稍稍恢复正常后,才走到门口把马利宁他们叫进来。 等人都到齐后,对大家说道:“指挥员同志们,刚刚斯大林在电话里告诉我,说沃罗涅日方面军的情况很糟糕,奇斯佳科夫的近卫第6集团军遭到了德军的沉重打击,瓦图京在奥博扬两翼不断发起的反突击,也没有取得什么效果。因此,大本营决定,将科涅夫的草原方面军,正式调往瓦图京的防区,和他们并肩作战。” 听说草原方面军这支可以依仗的部队,无法再给自己提供帮助,在场的指挥员们心理上多少有些失落。特别是军事委员波诺马连科懊恼地说:“没有了预备队,我们要对德军展开进攻的难度就大大提高了。” “尽管我们以步兵第17军进行的反突击,没收到预期的效果,但却阻止了敌人向奥利霍瓦特卡方向推进。”罗科索夫斯基指着地图对大家说道:“我估计莫德尔今天的进攻方向,会进行相应的调整,大家说说,他们会将新的突击方向选择哪里?” 副司令员特鲁勃尼科夫迟疑了片刻说道:“司令员同志,既然德军已经在第13集团军的地域实现了突破,就肯定还会在这一地区继续投入兵力,直到我们的整条战线崩溃为止。” “不会的,副司令员同志。”特鲁勃尼科夫的话刚说完,马利宁就开口反驳道:“德国人应该知道,在第13集团军的后方,有一片被我军放水淹没的地段,他们的坦克部队是无法通行的。德国的步兵要是失去了坦克的掩护,他们的进攻强度将会大打折扣。因此,我同意司令员的意见,德国人肯定会选择新的地段,作为他们的突破方向。” “这个方向会是哪里呢?”众人开始沉思起来。 来自后世的罗科索夫斯基,此刻心里有些懊恼,虽然他清楚地记得库尔斯克会战开始和结束的时间,知道苏德双方最后的结局。但可惜他当年的关注点是瓦图京所在库尔斯克那面,只记得那个方向打得很艰苦;而北面的中央方面军呢,在这个战役的过程中,却是非常顺利地挡住了德军的进攻,并率先发起了向奥廖尔城的进攻。但这两天的战斗,让他意识到,北面的敌人打得比他想象中的更加顽强。 “司令员同志,”见罗科索夫斯基盯着地图发呆,捷列金忍不住好奇地问:“您的眼光一直挺准,您说说,假如您是莫德尔,会将突破方向选择在哪里?” 捷列金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注意,所有人都把目光集中到罗科索夫斯基的身上,静静地等他说出大家想知道的答案。 罗科索夫斯基装模作样地看了一会儿地图后,硬着头皮说道:“各位指挥员同志们,我认为假如德军要调整进攻方向的话,最有可能的地方,是在波内里。这里只有延申少将所指挥的步兵第307师,他们所要防御地域包括波内里城及周边地区。” 马利宁等罗科索夫斯基一说完,立即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波内里这个小城市所在的位置,在心里经过反复推敲之后,他点着头说道:“司令员同志分析得很对。目前波内里的确是我们整个防线上,最薄弱的一环,假如德国人不是瞎子,他们应该清楚地知道这一点。” “也就是说,德军会将他们新的主攻方向,摆在波内里方向?”特鲁勃尼科夫在沉默片刻后,试探地问道:“参谋长同志,我说得对吗?” “没错,副司令员同志,您所说的情况,很有可能变成现实。”马利宁用红蓝铅笔指着地图,继续说道:“大家请看地图,波内里是重要的交通枢纽,只有部署了一个步兵第307师,在该师的后方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防线,以及我军成建制的大部队。只要德军占领了波内里城,那么就能将那里作为进攻出发点,向我军防御纵深推得更远。” “那我们从哪里抽调部队,去加强他们呢?”特鲁勃尼科夫既像自言自语,又像是在询问大家似的问道:“就算要派遣增援部队,此刻离天亮只有一个多小时了,能来得及吗?”、 罗科索夫斯基抬手看了一眼时间,立即吩咐马利宁:“参谋长,给第70集团军司令员加拉宁中将打电话,告诉他,说德军有可能把新的突破方向选择在步兵第307师防守的波内里,让他通知部队做好战斗准备。” “司令员同志,”马利宁等罗科索夫斯基说完后,立即发表自己的看法:“第70集团军的其它防御地带,也遭到了德军的攻击,仅仅靠他们自身的力量,要挡住冲向波内里的敌人,我认为是很难做到的。” 罗科索夫斯基一向是从善如流,等马利宁一说完,立即问道:“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?” “我建议立即将突破炮兵第5师、第13反坦克歼击旅、第11迫击炮旅,以及近卫重型第22火箭炮旅,调往波内里城内。据我的了解,这些部队一直处于备战状态,完全可以在一个小时内,进入波内里城。”马利宁说完后,忽然发现自己还有遗漏,赶紧又补充一句:“还有驻扎在南面的近卫第1工程兵旅,他们有着丰富的巷战经验,我建议把他们也调往波内里。一旦德军冲进城市,就可以依靠这支部队,将敌人赶出去。” 如果是在战争爆发初期,马利宁说这番话肯定要犯错误,因为连假设德军可能靠近某某城市都是不允许,你居然说敌人可能会冲进城市,这简直是失败主义论调嘛。好在方面军司令部的这些成员,早就适应了各种假设,因此听了马利宁的这番话以后,不光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,反而建议罗科索夫斯基立即调动部队。 “好吧,既然大家的意见都统一了。”罗科索夫斯基见所有人都同意马利宁的意见,便点着头说:“那就立即给部队下达命令,让他们尽快赶到波内里,在德军的进攻开始前,全部进入指定的防御阵地。” …… …… 德军对波内里的进攻,并没有在佛晓前展开,因为根据他们所掌握的情况,城里只有苏军的一个步兵师,根本无法阻挡他们由三个步兵师和两个坦克师组成的进攻部队。甚至有军官乐观的估计:也许三个小时,或者更短的时间,英勇的德意志士兵就能冲进城里,消灭盘踞在城里的俄国人。 德军在清晨七点,开始对波内里城进行炮击,同时坦克部队也向前推进。一时间,炮弹的爆炸声、大炮的轰鸣声、坦克马达额的轰鸣声,使坚守在阵地上的苏军,感觉到地面都在不停地颤抖着。 刚刚调到该地区的炮兵,也开始了猛烈的还击。他们不光要反制德军的炮火,同时还要用密集的炮火对行进中的德军坦克实施拦截。几个暴露的德军炮兵阵地,在苏军强大的炮火打击下,没有多长时间便灰飞烟灭;一辆又一辆虎式坦克和裴迪南自行火炮,在冲向苏军阵地的途中,被炮弹命中、掀翻、爆炸,成为一堆又一堆燃烧的废铁。 好不容易靠近苏军阵地的坦克,也因为没有步兵的掩护,而被隐蔽在堑壕或者弹坑里的苏军指战员摧毁。由于有了炮兵的协助,步兵第307师的部队成功地打退了德军的五次进攻。 莫德尔得知己方连续发起的五次冲锋,都无一例外地被苏军打退了,便命令部队暂停进攻。他的参谋长奇怪地问:“司令官阁下,我们为什么要停止进攻呢?” 莫德尔看了他一眼,随后用轻蔑的语气说道:“我的参谋长,难道你没有看到俄国人的炮兵,对我们的威胁太大了吗?” 听到莫德尔这么说,参谋长立即明白他即将采取的措施,但还是低眉顺眼地问:“司令官阁下,不知道您是怎么考虑的?” “很简单,派空军出击。”莫德尔用手在墙上的地图上敲了两下,“用炸弹摧毁俄国人暴露出来的炮兵阵地,掩护我们的部队继续向波内里发起冲击。” 待在战壕里的苏军指战员,看到德军的进攻被自己击退了,连忙抓紧时间抢修工事,准备抗击敌人的下一拨进攻。正当大家在忙碌时,忽然空中传来了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,其中一位老兵侧耳听了片刻,便扯着嗓子喊道:“德国人的飞机来了,大家快隐蔽!大家快隐蔽,德国人的飞机来了!” 正在忙碌的指战员们立即停下手里的工作,争先恐后地朝着离自己最近的掩蔽部、防炮洞跑去,一时间场面显得异常混乱。 过了不大一会儿的工夫,德军的轰炸机便到达了苏军防御阵地的上空。由于空中没有苏军的歼击机,地面没有苏军的防空炮火,德军的飞机可以放心大胆地降低飞行高度,对地面发现的目标实施狂轰滥炸,还用机枪扫射他们发现的零星活动目标。 德军的轰炸异常猛烈,刚刚还大展神威的苏军炮兵阵地,被德国空军接二连三地摧毁。见苏军的炮火变得稀疏,德军的装甲部队又再次发起了冲锋。 由于失去了炮火的支援,没有坦克又缺乏足够反坦克武器的步兵第307师,面对德军的猛攻,陆续有多处战线被相继突破。缺乏防御纵深的步兵第307师,只能放弃那些孤立的阵地,采用且战且走的战术,逐步地退进城内。 罗科索夫斯基得知德军果然把进攻的方向选在了这里,专门打电话叮嘱第70集团军司令员加拉宁:“加拉宁将军,从目前的情况看,德军的主攻方向将是你们那里。我现在命令你,一定要坚守阵地,在得到上级命令前,谁也不准撤退。” “放心吧,司令员同志。”还没有意识到德军进攻强度有多大的集团军司令员加拉宁,甚至还向罗科索夫斯基表态:“只要我们还有一名战士活着,就绝对不会让德军前进一步。” 他的话音刚落,集团军参谋长就跑了过来,小声地对他说:“司令员同志,出事了!” 加拉宁连忙用手捂住话筒,紧张地问:“出什么事情了?” “德军部队突破了我军的防线,已经冲进了波内里城内。”参谋长有些着急地问加里宁:“司令员同志,您看是是否命令部队放弃城市,在城外和德军展开野战?” “不行,坚决不行。”加拉宁等参谋长一说完,立即把头摆得拨浪鼓似的:“我们绝对不能将城市交给德国人。立即给延申少将打电话,命令他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,也要坚决地守住城市。” “明白了,司令员同志。”参谋长如释重负地说道:“我这就给延申少将打电话,命令他坚守城市,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放弃城市。”他也担心加拉宁一时心血来潮,下令放弃城市,要是将来上级追究其责任,没准自己会被送上军事法庭。 加拉宁连忙用手捂住话筒,紧张地问:“出什么事情了?” “德军部队突破了我军的防线,已经冲进了波内里城内。”参谋长有些着急地问加里宁:“司令员同志,您看是是否命令部队放弃城市,在城外和德军展开野战?” “不行,坚决不行。”加拉宁等参谋长一说完,立即把头摆得拨浪鼓似的:“我们绝对不能将城市交给德国人。立即给延申少将打电话,命令他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,也要坚决地守住城市。” “明白了,司令员同志。”参谋长如释重负地说道:“我这就给延申少将打电话,命令他坚守城市,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放弃城市。”他也担心加拉宁一时心血来潮,下令放弃城市,要是将来上级追究其责任,没准自己会被送上军事法庭。